亲爱的蝈蝈,

最近怎么样,查了查地图,此时我们相隔3600公里,这也许是岁月长河中一段相距较近的时光,我们用新旧交叠的方法与彼此交流,与每个读到文章的人谈谈心。记录在中国,美国,欧洲漂泊(浪)的日子。

今天我们来看看过去,聊聊生活过的城市吧。

我目前认真生活半年以上的城市有五个,

第一是18年的家乡:山西太原。在这里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,激烈的高中,搏命的高考。小时候的印象里家乡一直是雾色的,非常大,大到完全分不清路,只有上学到家的路是记的清楚的。家属院子里的杨柳很高,每逢春天都有柳絮飞扬。面食很好吃,一种面可以吃出好多花样,练就了我坚定不移的中国胃。下面是放毒时间

面食-1 面食-2 面食-3

第二是四年大学生活所在地:上海,也是认识你的地方,我们的校区在闵行,离上海的主城区要走10分钟到五号线,再转一号线开个五六站才能见得到繁华。每次都觉得是从乡下进城。好在校区很大,周边小吃衣服店零零总总很多,不愁没逛的。怎奈囊中羞涩,第一幅买的耳环至今还记得是22元,还是下了好大决心光顾了几次才买到的,红绿灯色的。那个时候的图片还要从人人网上找。高糊的图片刻了岁月的痕迹。

耳环

校区绿化很好,草地,湖光,占全了,小情侣们一到晚上就都出来遛弯儿,静谧,安全,之后就没找到过更好的地方了。

校区

第三就到了LA,读一年半的研究生。加州的公共交通工具非常匮乏,la相对算好,但非常不安全,一个韩国朋友,非常热爱旅行,讲到自己在la坐公交车被两次拿枪指过。所以一直都只敢在学校周边活动。为了节约开支,住在了coop。

Co-Op 寝室

这是一种很神奇的自运营的住宿制度,用每周四小时的劳动换取较为低廉的房价。平均三个人住在一个10平米的小房子,很像大学宿舍,但是需要做几百个人的饭,扫厕所。厨房里工头特别喜欢放billboard上的歌曲、所以一度只要听到,就起生理反应的想吐。各个学校的学生都住在这里,楼道里经常有大麻味。还好一年半都相安无事,邻里融洽,交到了很多世界各地的朋友。

食堂

校区边上有一个电影院,经常会有电影首映式,有一次路过还看到了强尼德普,真人比想象中要矮,印象中一辆中型SUV路过,人被没过了。偶尔去中国城改善生活,就集合一众伙伴,租车赶集,中国城的中餐非常正宗,一家叫海的天津早餐点吃的到豆腐脑,对中国胃非常友好。安逸的求学生活也有过一两次冒险,跟着前文的韩国电影专业的朋友一起去深山老林里徒步,全程hitch hack,搭陌生人的车,住青旅。看到了一些没有看到的景色,见到了没见过的人,也目睹了凌晨la 城区毒品交易的乱象,一路在问自己在干什么。此经历至今还标榜为目前最历险传奇的经历前三。

学生时代的三个城市就这么草草过完了。每个城市都像是过客。哪怕是太原,还是分不清东西南北,哪里可以吃,哪里有得玩都模糊不清了。离家10年,城市景象大都不一样了。前年回家,城市建了高架桥,拆了小卖部,旧的家属楼边上柳树还有几颗,只是比印象里矮了。

上海的繁华无论何时看都不会过时,学生时代没有经济收入,对于繁华的认知就像橱窗shopping,看看热闹,想努力的走进热闹。去年带着工作后攒着的一点点积蓄,又来到了外滩,住在和平饭店,夜晚灯光旖旎,去了街边的一个汽车酒吧,驻唱歌手唱的真好,去好声音应该也可以晋级上电视的那种,在热闹里心反到安静了,只是看到了热闹里努力的人们。回学校想把首饰店当年舍不得买的耳环买几个,发现首饰店几年前就拆掉了,永久的被封在了记忆里,是青春的印记。

LA的日子过的很纯粹,就是在一个due和下一个due之间奋斗。完全算不上城市人,常常会非常非常想家。前半年经常躲在自习教室里哭,教室里的桌子,椅子,都记录了一段不易的日子。LA,一个充满青涩,让我渐渐长大的城市。

——未完待续——